智能化稱重傳感器是近些年來的開發熱點。智能傳感器的定義在各國傳感器雜志上討論多年,直到90年代初才有了比較一致的看法:把凡具有一種或多種敏感功能,能夠完成信號探測和處理、邏輯判斷、雙向通訊、自檢、自校、自補償、自診斷和計算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器件叫做智能傳感器。智能傳感器可以是集成的,也可以是分離件組裝的。數字式智能稱重傳感器正是按此思路發展和應用的,同樣有兩種結構形式,即整體型和分離型。
整體型是在稱重傳感器內部安裝有放大、濾波、A/D轉換、微處理器芯片和溫度敏感元件等組成數字處理電路,利用微處理器已存入的軟件,實施各項數字補償工藝進行各項性能調整和測試,最后采用電子束焊或激光焊進行密封。數字式智能稱重傳感器的制造工藝完全不同于模擬式稱重傳感器,主要是兩個環節:
其一彈性體貼片組成惠斯登電橋電路后,通過試驗測試建立數字補償工藝要求的各項數學模型,形成便于程序化計算的公式。
其二是根據數學模型編制出簡單實用的補償計算軟件,存儲在微處理器芯片中進行各項誤差修正和補償。軟件技術主要有數字濾波技術,標度變換技術,數字調零技術,溫度補償技術和線性補償技術等。
同時還應解決抗射頻干擾(RFI)、電磁干擾(EMI)和閃電引起的電瞬變等過壓保護問題。分離型是將放置在稱重傳感器內部的A/D轉換等數字處理電路移至一個外部接線盒內,將普通的模擬式稱重傳感器接入數字接線盒后,其輸出便以數字信號傳輸給與其配套的稱重顯示控制儀表。通常把模擬式稱重傳感器加數字接線盒模式稱為模塊化數字稱重傳感器系統。模擬式稱重傳感器基本上是手工化生產,人為的因素對產品質量影響較大,數字式智能稱重傳感器基本上是自動化生產,排除了人為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數字式智能稱重傳感器具有輸出信號大,抗干擾能力強,信號傳輸距離遠,易實現智能化控制等特點,較廣泛的應用于大型電子平臺秤、電子汽車衡,結構復雜的電子料斗秤、電子容器秤和大死載、小活載的特殊電子秤。前者主要是看重智能稱重傳感器系統,可利用軟件輸入各標定參數實施自動調整四角誤差和無砝碼標定,后者則是利用智能稱重傳感器的1000000個可用計數的高分辨率,保證小載荷范圍內的稱量精度,這都是模擬式稱重傳感器根本不能實現的
標簽: 拉壓力傳感器 位移傳感器
?